师德演讲及征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弘扬教育家精神专栏 > 师德演讲及征文 > 正文

【师德征文】王娟:践行教育家精神 共铸教育强国

来源: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王娟     日期:   点击数:  

践行教育家精神 共铸教育强国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娟

教育,是国之命脉,承载着民族的希望;教师,是教育基石,托举着未来的曙光。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征程中,新时代教师应以教育家精神为旗帜,将高尚师德熔铸于育人实践,以深厚学识培育时代新人,用创新智慧点亮教育未来,汇聚成推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磅礴力量。

一、坚守育人初心,厚植家国情怀

教育家精神的内核,是对教育事业的赤诚热爱与矢志不渝的责任担当。新时代教师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将价值引领贯穿教育全过程,让课堂成为厚植家国情怀的沃土。语文课上,带领学生品读《岳阳楼记》的家国大义,感悟《过零丁洋》的民族气节;历史课中,以百年党史为脉络,讲述革命先辈的奋斗征程;思政课堂上,结合时代热点,阐释中国道路的深刻内涵。这些浸润式的教育,让爱国情怀如春风化雨般融入学生血脉,激发青年一代勇担民族复兴重任的使命感。

教师们更应以“全人教育”为理念,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维度。面对个性迥异的学生,应因材施教:为内向的孩子搭建展示平台,挖掘潜能;为创新型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激发创造力;用耐心与智慧化解学生成长中的困惑,既做学业上的引路人,更当心灵成长的守护者。在校园里,以躬身垂范诠释师者风范——俯身拾起纸屑的瞬间,耐心解答问题的身影,无不传递着文明与善意,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在点滴中凝聚。

二、恪守师德规范,弘扬师者风范

师德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新时代教师应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准则,将廉洁自律镌刻于心,拒绝教育功利化,守护教育公平的净土。无论是繁华都市的重点学校,还是偏远乡村的三尺讲台,始终应以公正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实际行动证明:教育不应有“亲疏之分”,每个孩子都应享有平等的成长机会。

教师们以仁爱之心构筑师生情谊的桥梁。他们既是传道授业的师长,更是倾听学生心声的挚友:当学生遭遇家庭变故时,及时给予温暖关怀;面对学业困境,量身定制辅导方案;用鼓励的眼神消解学生的自卑,以信任的话语点燃青少年的自信。在这样充满温度的教育场域中,学生不仅收获知识,更学会爱与被爱,在情感滋养中茁壮成长。

三、勇立改革潮头,创新教育实践

面对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新时代教师要主动打破传统教育桎梏,以创新思维重构教学范式。他们以学生为中心,将“满堂灌”转变为“探究式”学习:生物课堂上,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让微观世界“触手可及”;数学教学中,借助生活案例让抽象公式具象化;语文课堂里,组织辩论赛激发学生思辨能力。这种教学革新,让知识不再是被动接受的“灌输品”,而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宝藏”。

在教育技术赋能下,教师们化身数字时代的“引航者”。他们熟练运用智慧教育平台,实现精准教学——通过大数据分析学情,为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方案;利用AI辅助教学,突破时空限制开展线上答疑;将VR、AR技术融入课堂,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同时,立足学校特色与学生需求,开发多元校本课程:非遗文化传承课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人工智能启蒙课打开科技探索之门,劳动实践课程培养知行合一的能力,为学生搭建起全面发展的成长舞台。

四、深耕专业沃土,锤炼育人本领

教育是常做常新的事业,教师成长永远在路上。新时代教师以终身学习为信条,积极参与“国培计划”“名师工作坊”等研修项目,与教育前沿接轨。他们研读教育经典,汲取理论养分;观摩名师课堂,借鉴教学智慧;参与学术研讨,碰撞思想火花,在持续学习中更新教育理念,拓宽知识边界。

在反思与研究中,教师们实现了从“经验型”到“专家型”的跨越。他们以课堂为实验室,围绕“双减”政策落地、核心素养培育等教育热点开展课题研究;通过教学日志记录教育故事,在案例剖析中总结规律;借助教学反思优化教学设计,让每一堂课都成为专业成长的阶梯。这种将实践与研究深度融合的成长模式,使教师既能扎根课堂解决实际问题,又能提炼经验反哺教育理论,实现专业素养的螺旋式上升。

教育强国之路,是千万名教师用信念与汗水铺就的奋进征程。新时代的师者们,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在三尺讲台上书写大爱,在育人实践中诠释担当。他们如点点星火,汇聚成照亮民族复兴的璀璨星河;似春雨润物,滋养着万千学子的成长之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让我们以更坚定的信念弘扬教育家精神,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事业。以初心守正,以创新致远,以匠心育人,共同绘就教育强国的壮美画卷,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倾注毕生心血,让教育之光永续照亮中华民族的未来!(天津理工大学第九届师德征文比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