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演讲及征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弘扬教育家精神专栏 > 师德演讲及征文 > 正文

【师德征文】史凯赫:践行师道 薪火相传

来源:史凯赫   作者:管理学院     日期:   点击数:  

践行师道 薪火相传

——记杨飞雪老师的教育家精神

管理学院 史凯赫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当下,每一位教师都深感责任重大。在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用实际行动诠释教育家精神的好老师——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已退休的杨飞雪老师。虽然他已离开讲台,但他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真诚、对教学的严谨,依然深深影响着我。

我有幸连续两年担任杨飞雪老师的助教,在与他共事的日子里,我目睹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杨老师教授的是《工程项目管理学》,这门课理论性与实践性强,对不少学生来说颇有难度。但在杨老师的课堂上,抽象的理论总能变得鲜活起来。这背后,是他日复一日的用心耕耘。杨老师非常注重因材施教。在课堂上,他会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有的学生逻辑思维强,但缺乏实践经验,杨老师就会在讲解理论知识后,安排一些实际案例分析,让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对于那些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基础稍弱的学生,杨老师则会耐心地讲解理论知识,帮助他们夯实基础。

杨老师常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让它发光发热。”杨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从不轻易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好坏评判,而是努力为每个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成长路径,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信,这正是教育家精神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生动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杨老师始终秉持着“严肃、严谨、严格”的治学态度。他对课程内容的要求极高,每一个知识点都要经过精心准备和反复推敲。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复杂概念,他会查阅大量的资料,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案例,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内容。杨老师厚厚的手写教案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案例和补充知识点,这些都是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付出的心血。而且,杨老师还会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行业内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工程项目管理学领域的前沿信息。他常说:“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更要让学生了解到学科的发展动态,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这种对知识的敬畏和对教学的认真态度,正是教育家精神中“敬业立学”的真实写照。

除了在教学上认真负责,杨老师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职业道德。他经常跟学生们说,工程项目管理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良好的品德和职业道德。在课堂上,他会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道德困境,并让学生讨论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勇于担当,要有社会责任感。杨老师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将品德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专业人才,这也是教育家精神中“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

担任杨老师课程助教的日子里,我还深刻感受到了他对青年教师的关心和帮助。那时,我刚走上教师岗位,对教学工作还不熟悉,时常遇到难题。杨老师总会耐心听我说完困惑,再给出细致可行的建议。他会无私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帮助我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还鼓励我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杨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让我在教育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他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不仅精心培育着每一位学生,也关心着每一位青年教师的成长,这种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教育家精神的核心所在。

虽然杨老师已经退休,但他的教育家精神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杨老师为榜样,努力践行教育家精神,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教育每一位学生,努力为共铸教育强国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天津理工大学第九届师德征文比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