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演讲及征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弘扬教育家精神专栏 > 师德演讲及征文 > 正文

【师德征文】 李晓亭:守望心灵,青春无悔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李晓亭     日期:   点击数:  

守望心灵,青春无悔

——一位大学辅导员的五年成长历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晓亭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片丹心铸师魂。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既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也是与他们并肩同行的伙伴。在这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岗位上,我深深体会到:教育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成长;奉献不是牺牲的悲情,而是收获的喜悦。每当看到学生们从迷茫到坚定,从稚嫩到成熟,我都能感受到这份职业带来的无上成就,这份用青春陪伴青春的事业,让我的人生绽放出别样光彩。

以心换心:在陪伴中收获成长

记得刚担任辅导员时,便接手毕业年级,仅仅三四岁的年龄差,我既满怀期待又忐忑不安。还未正式见面前,我通过学生信息登记册熟悉每一个学生,和前辈了解学生特点,以便尽快融入学生中;我坚持定期走访宿舍,耐心回答学生问题,做好思想引导与日常管理。直到一次一个学生说“你就不能像前一个辅导员那样温柔吗?”我开始自我怀疑是否我的工作存在问题,我是不是仅仅需要解决学生的问题就可以?那一刻,我意识到辅导员的工作不仅是管理,更是心灵的守护。于是,我开始慢下脚步,倾听学生的声音,不再执着于“师生”关系,与学生亦师亦友地共同成长。时光飞逝,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班,2022年的夏天,一位毕业生告诉我说:“老师,你就像我生命中的一道光,谢谢您。”这句话让我热泪盈眶——原来我们付出的每一份真心,都会在学生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

创新引领:在挑战中实现价值

随着“00后”成为校园主体,传统的说教式思政工作面临严峻挑战。记得在一次主题班会上,当我照本宣科地讲解规章制度时,台下学生都在低头玩手机。这次挫败让我深刻意识到:教育方式必须与时俱进。于是,我开始探索“网络+思政”的新模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弹幕互动形式开展主题教育。

更让我自豪的是,学生们也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看到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树立自信,我深深体会到:辅导员不仅是管理者,更应该是学生潜能的发掘者和创新实践的护航者。这种与学生共同探索、一起成长的过程,让平凡的日常工作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守望成长:在奉献中感受幸福

辅导员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守。清晨查课的身影,深夜医院的陪伴,就业季无数次的简历修改,考研前精心准备的加油礼包…这些看似琐碎的付出,串联起学生大学生活的每一个重要时刻。我常常开玩笑说,辅导员是校园里的“全能保姆”,但实际上,我们收获的远比付出的多得多。

在与学生相处的日子里,我学会了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的独特性,用耐心的态度等待他们的成长节奏。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是这份对学生的爱,让我在工作中不断突破自我,提升共情能力、沟通技巧和心理辅导水平。每当帮助学生解决一个难题,我自己也获得一次成长,这种双向滋养让我的职业生命始终充满活力。

回望五年辅导员生涯,有辛劳,更有喜悦;有挫折,更有成长。这份工作让我懂得:师德不仅是庄严的承诺,更是日常的践行;青春不仅是个体的芳华,更是薪火的传递。选择做辅导员,就是选择了一种永葆青春的生活方式,选择了一份用生命影响生命的神圣事业。在这条路上,我将继续以赤诚之心陪伴学生成长,以创新精神引领学生成才,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教育人生。(天津理工大学第九届师德征文比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