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用爱心浇灌青春之花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月颖
2024年教师节前夕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为新时代教师职业发展树立了航标。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要不断锻造师者之光,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一、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时代大先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今日之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梦之队”的筑梦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千千万万个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大先生”要胸怀“国之大者”,“大先生”之大,首在胸怀,把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铭记于心,甘当人梯、甘当学生发展铺路石。张桂梅校长扎根一线教育40余年,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大先生”要怀有爱生之心,关爱学生成长,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大先生”要不断提升自我,精进本领,作为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且还要“长流水”。教书育人,扎实的知识功底是基础。作为教师,知识更新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紧扣时代脉搏,在自己的学科领域精耕细作、精雕细琢,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二、弘扬教育家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将教育家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高校的教育不仅仅需要专业课教师参与,更是需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通过课程育人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挖掘各类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加强实践育人,通过志愿服务、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活动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以文化人,用校园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滋养学生价值观。网络育人,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心理育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人文关怀。整合资源、打破壁垒,实现育人的系统化、科学化和长效化。
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工作者,在工作的实际过程中体会教育家精神,优秀的科研前辈们潜心学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前沿人才,学校举办青椒沙龙活动,在沙龙活动中青年教师汇报科研工作,在交流过程中拓宽研究视野,为后续学科交叉研究提供支持;同时学校出台一系列政策,班主任导师、学业导师为本科生的发展提供指引规划,推动构建以导师为主导,研究生辅导本科生、高年级本科生辅导低年级本科生的链式导学体系,在思想引领、学业规划、学术引导、竞赛指导、职业规划等方面对本科生进行全方位、个性化指导。
三、弘扬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践行者
对标教育家精神,强化使命担当,学习张桂梅、黄大年等“时代楷模”,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紧密结合。作为专业课教师挖掘学科中的育人元素,结合社会发展的前沿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同时利用AI、大数据等技术推动个性化教育,提升教学实效;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以仁爱之心润心,做学生成长的知心人,精准了解学生动态,通过谈心谈话、网络媒介等方式为学生答疑解惑,在关键特殊节点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帮助,助力学生成长;作为高校行政工作人员,要强化服务育人意识,创新管理手段,与时俱进,同时转变角色,从“事务管理者”转变为“育人参与者”,协同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共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教师的作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方面意义重大,高校教师要在实际工作中要弘扬教育家精神,强化教师的使命担当,用爱心浇灌青春之花,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广大教师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天津理工大学第九届师德征文比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