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在船舶电子电气教学中的践行之路
海运学院 韩廷选
在浩瀚的海洋上,船舶电子电气系统是保障航行安全的“神经中枢”;而在高校的讲台上,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为航运事业培育“护航者”的使命。作为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师,我始终以“践行教育家精神 共铸教育强国”为信念,将仁爱之心、创新之智、严谨之态融入专业教学,在培养高素质航海人才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师德师风的理解与感悟。
以仁爱之心点燃学生的航海梦想
初次接触小杨同学时,他对专业学习充满迷茫。作为农村出身的学生,他对船舶电子电气设备的认知仅停留在书本描述上,复杂的电路图和晦涩的专业术语让他逐渐丧失信心。一次课后,我发现他独自对着船舶电力系统图发呆,便主动坐下与他交流。得知他因缺乏相关知识而产生畏难情绪后,我决定带他走进实验室,从最基础的船舶配电板接线开始手把手教学。
那段时间,我利用课余时间陪他反复练习,从识别线路走向到模拟故障排查,每一个步骤都耐心讲解。为了让他更好地理解船舶在海上的真实运行环境,我还联系合作企业,带他登上停泊在港口的货轮,实地观察船舶电子电气设备的工作状态。在海风的吹拂下,小杨触摸着轰鸣的发电机,眼中第一次燃起了对专业的热情。毕业时,他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进入知名航运企业,如今已成长为船舶电子电气员。他常说:“老师不仅教会我技术,更让我找到了奋斗的方向。”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者的仁爱,是照亮学生职业理想的明灯。
以创新之智破解教学与实践的壁垒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但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导致学生难以快速适应船舶岗位需求。为了让课堂与行业前沿接轨,我牵头组建基层教学组织,与航运企业合作开发“船舶电气虚拟仿真实训平台”。通过建模技术,我们将真实船舶的电力推进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搬进”教室,学生戴上相关设备,就能模拟操作船舶电站的启动、故障诊断与修复等场景。
在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船舶创新设计大赛时,我鼓励团队突破传统思路,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船舶电气监控系统。学生们起初顾虑重重,担心技术难度过高难以实现。我便带领他们查阅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邀请企业工程师共同研讨方案。
以严谨之态守护航海技术的安全底线
船舶航行在茫茫大海,电子电气系统的任何细微差错都可能引发严重事故,因此严谨治学是专业教学的生命线。在一次船舶电气设备拆装实训中,一名学生为了赶进度,在接线时未按规范操作。我发现后,当即要求他重新拆解,并组织全班学生观看船舶电气火灾事故案例视频。我严肃地告诉学生:“你们未来的工作关乎整船人的生命安全,容不得半点侥幸!”此后,我制定了更严格的实训考核标准,要求每个接线步骤都必须拍照存档,确保操作可追溯。
在科研工作中,我同样以身作则。在参与某型船舶智能电网研发项目时,团队对一个关键参数的取值产生分歧。有人认为稍作调整不影响整体性能,但我坚持通过反复实验验证。连续两周,我和学生驻守实验室,记录了上千组数据,最终证明原参数设置存在安全隐患。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追求,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严谨不仅是学术态度,更是航海人的职业操守。
站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教师既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航海精神的传承者。未来,我将继续以教育家精神为帆,以师德规范为舵,在培养高素质航运人才的航程中,为实现海洋强国梦贡献教育力量,让每一位走出校门的学生,都能成为守护万里海疆的可靠“电气卫士”。作为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的高校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我将继续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用仁爱之心温暖学生,用创新之力培育学生,用严谨之态塑造学生,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船舶电子电气专业人才,在共铸教育强国、航运强国的伟大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天津理工大学第九届师德征文比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