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教育家精神勇担强国育人使命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代琪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深刻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更加凸显。今天,我们在这里探讨教育家精神,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实际行动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必须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一、教育家精神:以德立身,以爱育人
教育家精神,是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传承和弘扬的宝贵精神财富。这种精神既包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也包含“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追求,更体现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师德是教育的灵魂。在实验教学中,我们教会学生连接导线、调试电路,但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科学态度:严谨、诚信、责任。一个焊点的虚接可能导致整个电路失效,一次敷衍的实验可能动摇学生对科学的敬畏之心。教师的言行举止,就是学生成长的“电路图”——唯有自身端正,才能输出正确的价值观。
爱是教育的底色。面对操作生疏的学生,我们的一句鼓励、一次耐心的示范,都可能成为他们突破困境的“电压源”。教育不是冰冷的仪器操作,而是用温度唤醒潜能的过程。
二、践行价值观:从实验室到人生课堂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验教学,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这需要我们把握三个关键维度:
敬业精神体现在细节中。课前反复检查实验设备,是对专业的尊重;课中规范操作演示,是对科学的敬畏;课后认真批改实验报告,是对学生的负责。这种一丝不苟的专业态度,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职业品格。
诚信是科学精神的基石。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严格要求学生如实记录数据,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造假行为。对于异常数据,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以身作则,在科研和教学中恪守学术道德。
创新是进步的动力。我们要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尝试改进实验方法。比如在电路实验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用更简洁的电路实现相同功能?能否通过参数优化提高系统性能?这种创新思维的培养,比实验结果本身更为重要。
电路中的“通路”与“断路”,恰如人生选择——教会学生在失败中寻找真理,比成功本身更有意义。
三、共铸教育强国:教师的时代担当
建设教育强国,需要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具体而言,我们要努力做到:
做“接地气”的引路人。要善于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案例,用学生熟悉的语言讲解专业知识。比如讲解电路原理时,可以用水管类比电流,用阀门类比电阻,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理解。同时,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培养批判性思维。
做与时俱进的工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验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创新。我们要主动学习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传统实验与数字化手段有机结合。但无论技术如何变化,育人的本质不会改变,我们要始终把握教育的初心。
做胸怀“国之大者”。我们培养的不仅是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更是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在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中实现人生价值。每一次实验教学,都是为民族复兴“充电蓄能”的过程。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关键在于立足本职岗位,将教育家的精神追求转化为实际行动。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书育人中践行初心使命。
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从自身做起。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供坚实支撑。
让我们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专业的精神,共同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天津理工大学第九届师德征文比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