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一位新能源领域老教师的四十年坚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颖
作为一位刚入职高校不足两年的新教师,时常在思考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如何教书育人。站在讲台上,面对教室里的学生经常会感到紧张,让我经常想起我的硕士和博士导师吴锋院士,老师对于科研的认真,对学生的关怀,时刻影响着我。我的导师在教育岗位上坚守了40余年,始终深耕新能源领域,在教育与科研的道路上,踏出坚实而闪耀的脚印,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教育家精神。
导师的求学历程是一段迎难而上的奋斗史。1975年,老师走进太原工学院基本有机合成专业的课堂,那时的教学资源有限,实验设备陈旧,但老师求知若渴,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课堂上,老师记着密密麻麻的笔记;课后,老师经常泡在图书馆,查阅为数不多的专业书籍,在知识的海洋里探寻真理。1978年,老师成功考入本校催化动力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著名化工专家徐文旸教授。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老师系统研究了ZSM-35沸石分子筛及催化剂的合成、晶化动力学和相关的催化反应机理,凭借扎实的钻研与创新的思维,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为日后投身新能源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2年,老师开启了在北京理工大学的教学生涯,这一坚持就是40余年。初上讲台,面对台下求知的目光,深感责任重大。彼时新能源领域在国内尚属新兴,教学资料匮乏,老师四处搜集资料,将国外前沿研究成果整理翻译,融入自己的教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新能源知识,他亲自制作教具,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绘制复杂的电池原理图,耐心讲解每一个原理、每一个反应过程。课堂生动有趣,充满激情,总能将晦涩的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常常在课后还围绕着老师探讨问题,而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
在科研上,吴锋老师更是勇立潮头,成为我国新能源领域的开拓者。上世纪80年代末,老师担任国家863高技术计划的第一责任专家,率先在中国组织领导了锂电池关键材料、新型储氢材料、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当时,国外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研发之路困难重重。吴老师带领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夜以继日地开展研究。为了攻克镍氢电池产业化的关键技术难题,主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863”镍氢电池中试基地和第一条镍氢电池自动化生产示范线。无数个日夜,实验室里灯火通明,设备的轰鸣声与团队成员紧张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功研发出含锂储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打破了国外对储氢合金的专利垄断,实现了产业化关键技术的集成,设计建成我国第一条镍氢电池自动化示范生产线,并将系列镍氢动力电池组成功应用于多款混合动力汽车,推动我国镍氢电池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
在锂离子电池研究方面,吴锋老师同样功不可没。1990年,在查全性院士和吴浩青院士的提议下,通过调研,积极建议将锂离子电池研究列入“863”计划,为我国锂离子电池和相关材料的研究与产业化拉开了序幕。此后,老师长期专注于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提出多角度、系统提高电池安全性的思路,发明了高强度复合隔膜、热关闭隔膜、具有阻燃性和电化学兼容性的电解质体系和热稳定性良好的电极材料,极大地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温度适应性。
作为首席科学家,吴锋老师连续主持了三期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新型二次电池与相关能源材料项目(2002-2019)。率先提出采用轻元素、多电子、多离子反应体系,实现电池能量密度跨越式提升的学术思想,带领团队针对轻元素化合物多电子反应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发展了金属硼化物、硅复合材料、硫复合材料等具有多电子反应特征的电极新材料,攻克了高能电极材料与功能电解液的适配性难题。基于轻元素多电子反应理论,他们研制出能量密度达378.9 Wh/kg的二电子高比能锂硫电池,为构建新型高比能电池体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赞誉。
在科研的道路上,吴锋老师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积极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在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资源化再生领域,敏锐地察觉到废旧电池日趋严重的回收压力和回收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率领团队开展深入研究,开发了一系列方法实现了废旧电池材料回收和资源化再生,实现了绿色循环。
吴老师言传身教,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我的很多师兄师姐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技术骨干。吴老师对学生关爱有加,不仅在学业上严格要求,精心指导每一篇论文、每一个实验,还在生活中关心学生的成长,鼓励我们勇于创新、敢于挑战。老师常对学生说:“科研的道路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在老师的影响下,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投身新能源事业,为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吴锋院士,依然活跃在教学与科研的舞台上。坚持为本科生授课,课堂上思维敏捷,妙语连珠,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在科研方面,老师带领团队不断探索,积极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吴锋老师用40多年的坚守与付出,在新能源领域树起了一座丰碑。以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科研的执着追求,对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践行着教育家精神,成为无数师生心中的楷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追光者在新能源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实现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的目标不懈奋斗。作为新教师,我将努力追随老师的脚步,为新能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天津理工大学第九届师德征文比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