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家精神树立新时代教师典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肖辉君
师德是教育的灵魂,如春风化般雨浸润学子心田,似灯塔矗立指引育人方向。从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的赤诚,到张桂梅校长用生命点亮山区女孩的求学路,一代代教育工作者以躬身实践诠释着“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站在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师德不仅是恪守三尺讲台的责任担当,更是以匠心铸魂、用情怀育人的精神传承。
一、师魂如炬:在躬身耕耘中触摸教育家精神的温度
在大自然中,我偏爱于石头和树,它们是大自然的杰作。我偏爱于石头的坚定,树的坚韧不拔,它那顽强的生命力,它那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精神。我认为作为一名师者,应该向石头和树学习它们身上的品质,需要有高尚的品德,坚如石,静如树,以身作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大自然中的石头可以小如细沙,也可以大如高山,或怪石嶙峋、或温暖圆润,但其内心坚硬、稳固,象征坚韧不拔的品质。“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为师者的教育决心,应如同石头一样坚韧,在面对挑战时能够坚持不懈,坚守初心,不轻言放弃。在面对学生时,要如高山石坚硬挺拔,如鹅卵石温暖圆润,以身正其行,温润待其人。
二、匠心如磐:在守正创新中践行教育强国的使命
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花,人生万象,学生万象。有乖巧的学生,有活泼的学生,有认真学习的学生,有跟不上脚步的学生,为师者面对各色各样的学生,要保持着一颗包容的心,如同一颗在河流中静躺着的鹅卵石,坚韧圆润,韬光养晦,温以待人。有些学生因为一些原因没有通过课程考核,学校安排我们对这些学生进行学业提醒,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情况,了解学生的难处,并且在过程中和学生们一起挖掘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有些学生表现能力强,有些学生运动能力过人,有些学生其他课程中表现优异。为师者要包容,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加以引导。
大自然中的树木也是一个强大的象征。树木代表着成长、担当和孕育生命的力量。如罗伯特·弗罗斯特所言:“教育是点燃火焰,而不是填满容器。”为师者如同树木一样,为学生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和庇护的阴影。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品德和智慧的园丁,待学生成长为一棵可独立面对风雨的树木,也许能传来远方树木的花粉,向我们告知着远方的安好。记得有一位学生在考研成功后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我,从他的言语中我能真切感受到学生的欢心和喜悦,感觉到真心的付出能换来积极的回应,这是学生的努力换来的成果,也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意义,学生或许只是单纯地想要表达喜悦,对于老师来说这正是我们成为教师的一种动力,就像是我们花了多年心血培养出来的树木,终于开花结果,令人欢欣鼓舞。
三、师心如歌:在薪火相传中书写教育强国的诗行
树木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先努力向下扎根,扎实积蓄自身的力量,为师者也要不断的学习,积累自身的学识和品德,以德服人,以能服人。在平时的时间,我会努力的学习,不仅要学习教师教书育人的技能,也要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学习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从书籍中从网络中汲取养分,壮大自身。继而将学到的知识和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带领学生积极向上。
大树总是为树下的花草提供土壤和庇护,我看到学校有些老师退休后不忘初心,凭借着对教育的热爱和责任,继续站上讲台,他们将自己的教学经验、知识和智慧传授给年轻一代,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不辞辛劳地为学生们解答问题。他们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让年轻一代感受到教育的尊严和价值。他们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传递着正能量,激励学生们积极向上,追求人生理想。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他们传承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经验。通过他们的授课,年轻一代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他们言传身教,培养了年轻一代的优秀品质。
站在办公室的窗台前,看着校园里学生抱着书本匆匆走过,我总会想起自己第一次以组织员身份参加党课的情景。那时的学院党委书记说:“教育强国不是宏伟的叙事,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把‘立德树人’四个字刻进灵魂的日常。”如今,当我收到学生发来的祝福微信,看到毕业生成为科研骨干,心中总会涌起潮水般的感动——这大概就是教育家精神赋予我们的力量:以寸心寄华夏,将岁月赠山河,在万千星辰间,书写属于教育强国的璀璨诗行。
为师者需要坚如石的品质来面对挑战,静如树的力量来培育学生,以及智者的智慧来不断进步。只有在这些品质的指引下,为师者才能够真正地影响学生的成长,为社会的未来培养出坚强而有智慧的新一代。我们要如同石头和树一样,扎根于教育的土地,为学生的未来注入生机和希望。(天津理工大学第九届师德征文比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