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心育心,以爱铸魂——做新时代教育强国的筑梦人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雨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九十年前在南开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校长张伯苓提出了“爱国三问”,为风雨飘摇的旧中国,种下了自强图存的新希望。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深情讲述了这个故事,并指出:“这三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选择了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就意味着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绑定在了一起。
价值引领的坚定: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作为辅导员,我深知自己不仅是一名教师,更是一名筑梦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刻进他们的成长足迹,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去年迎新时,有位学生问我:“老师,大学四年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带着学生参观校史馆,讲述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扎根西部的故事;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在红色教育基地沉浸式学习。当我看到原本“躺平”的学生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当听到学生们说“原来奋斗青春可以这样热血”时,我明白了价值观教育的最好方式,就是把大道理讲成身边的故事,把信仰的力量化为前行的脚步。
师德为范的坚守:教育是师生间的双向奔赴
如果有人问我,教育是什么?我会说,教育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
作为一名新手辅导员,当我得知自己要负责274名学生的成长辅导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忐忑与不安——我能否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能否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正确的引导?当我见到这274名学生的那一刻,他们的真诚与友善瞬间让我的内心平静而又温暖。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不是一份冰冷的工作,而是一场温暖的相遇。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辅导员,我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我们也许成为不了“学术大牛”,但我们可以是学生成长的“脚手架”、心理困惑的“树洞”、甚至失恋时的“情感热线”。正是这些平凡的坚守,与学生相拥而泣、并肩前行的瞬间,恰恰诠释了师德最动人的模样——在这场双向奔赴的旅程中,我们教会学生成长,学生教会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使命担当的坚韧:每个人都是教育强国的螺丝钉
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无数人民教师甘作一朵朵奔腾的浪花,投身于时代的滚滚洪流,教育人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于漪老师70年如一日,用语文课为学生点亮心灯;张桂梅校长扎根大山40年,用布满膏药的双手托起1800多个女孩儿的大学梦;曲建武教授辞去厅长职务重返校园,40年如一日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他们用坚守托起希望,用生命点亮生命,诠释了教育者最纯粹的初心。
学校里,同样有这样一群默默耕耘的人:有年过耄耋仍坚持科研的老教授,有通宵陪伴生病学生的辅导员,有主动请缨援疆支教的青年教师……正是这些一点一滴的平凡坚守,共同铸就了教育家精神的生动注脚。
生逢伟大时代,追梦正当其时。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辅导员的声音或许不大,但当我们把几百个学生的成长故事串联起来,就是在谱写教育强国的青春和声!重德重能,立德树人;求实求新,砥砺前行。在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征途上,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