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专题研讨

当前位置: 首页 > 弘扬教育家精神专栏 > 教育家精神专题研讨 > 正文

李昭融:恪守师德,以德立身,践行教育家精神

来源:艺术学院   作者:李昭融     日期:   点击数:  

恪守师德,以德立身,践行教育家精神

艺术学院 李昭融

9月9日,学校举办了盛大庄重的教师节庆祝大会,在大会的新教师入职仪式上,我身着正装,心怀敬畏,庄严宣誓,正式踏上了神圣的教育征程,肩负起了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近日来,我也满怀热忱地参与了本年度天津理工大学组织的师德教育学习,在学习和研讨中深刻体会了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也意识到自己所应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我应当坚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引领,将铸魂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恪守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作为青年教师,我应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大局之中,成为学生理想信念的引领者。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通过言传身教,将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传递给学生。例如,在讲授专业课程时,可以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激发他们的报国志向。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教育家精神的鲜明标识。我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在课堂上,我要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认真准备每一个教学环节,力求将知识准确、生动地传授给学生,以扎实的学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赢得学生的尊重。同时,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生活中,我应诚实守信、乐于助人,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影响学生。在与学生交往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展现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再者,业务能力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应勤学笃行、求是创新,不断深耕专业领域,密切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我也要将最新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活力和价值。随着AI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我要紧跟时代步伐,主动拥抱教育数字化变革,学习并灵活运用在线教学平台等先进工具和创新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更加便捷的学习方式。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实践,引导学生在探索中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另外,近年来不断出现各类高校教师不守师德的反面案例,如发表不当言论、学术不端、过度压榨学生等事件,也给我敲响了警钟。我深入学习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规章制度,也认真研读了《天津理工大学教师行为规范》,明确自己应行、不应行的事情。在日常工作中,我要加强自我约束,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法治观念和纪律意识。无论是批改作业、评定成绩,还是推荐学生参加活动,都要做到公平公正、客观透明,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直、诚实的榜样。恪守师德规范的要求不仅是作为教师的行为准则,也应当是每一名公民的道德操守和职业底线。

总之,作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我须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在恪守师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我将在自己未来的教师生涯中时刻保持自我反思的习惯,不断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师德规范,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和师德自评,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还要积极向优秀教师学习请教,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与各位教师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和教学能力,实现自我超越和持续发展。通过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高尚师德、强化底线思维、锤炼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实践和持续自我反思等方式,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