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专题研讨

当前位置: 首页 > 弘扬教育家精神专栏 > 教育家精神专题研讨 > 正文

许玉岭:以教育家精神铸魂 为汉语国际教育强师

来源:语言文化学院   作者:许玉岭     日期:   点击数: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 为汉语国际教育强师

语言文化学院 许玉岭

在从事对外汉语言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刻感悟到: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不仅要有“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渊博的知识、深厚的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师德情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是做好教师的根本。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时代需求面前,对外汉语教师该如何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如何按照“四有”好老师要求,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首先,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明确要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师,要牢记周恩来总理的谆谆告诫“外事无小事”。对外汉语教育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不仅要求教师有专业的知识素养,更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在教授汉语知识的同时,积极融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培养留学生知华、友华、慕华、爱华的品德。其实,对外汉语教学的这方讲台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汉字的横平竖直,一头连着不同肤色的心灵与梦想,更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坚强纽带。

其次,要胸怀天下、以文化人。为人师者,光凭热情与爱心远远不够,还要有胸怀天下的志向,更需渊博学识与精湛技艺。不仅要刻苦钻研课程标准,广泛涉猎专业书籍,持续更新知识结构,精进教学技艺,更应该有宽广的胸襟,要关注来自世界各国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更要注重跨文化交际的培养,要把课堂打造成知识与情怀交融的沃土。对外汉语教学就是要善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抽象的词语、概念转化为学生可感可知的生活体验,把每一节课、每一个重点内容都要精心打磨,秉持每一节课都是一篇精彩的论文的理念。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真正爱上中国文化,爱上中国。用真诚与关怀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和口碑。用行动诠释着“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深刻内涵,对外汉语教学这一阵地,就是要让每一位留学生都能触摸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温度,让历久弥新的师道文化和育人智慧成为连接不同文明、感知中国文化深厚底蕴的生动纽带。

再次,要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从最初在黑板上一笔一画教他们写“人”字,到如今看着数字平台上全球学习者同步跟读拼音,拼音汉字就像长出了新的触角,有了新的生命。我常想起一句话:“教育是点燃火种,不是填满容器。”而对外汉语教师,就是要做那个跨国界、跨文化的“点火人”,这背后,要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更需要“教育家精神”来支撑,支撑着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难题,也支撑着我们对“让世界读懂中国”的那份执念。“教育家精神”从来不是喊口号,是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和“人”绑在一起。对外汉语教的不是冰冷的语法,而是“你吃了吗”里的关切,是“慢慢来”里的体谅,是春节贴春联、中秋吃月饼里的文化温度。前两年的线上教学,有个非洲学生说“想看看中国的春天”,我们教研室的老师轮流拍家里的迎春花、路边的玉兰花,配上“春”字的甲骨文——像一棵破土的小草,告诉他“春”,是希望从土里长出来的样子。那节课后,十几个学生说“原来汉字里藏着故事”。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不是教“怎么说”,而是让他们懂“为什么这么说”,懂语言背后那个真实、温暖的中国。

当然,“教育家精神”也离不开“一辈子学不够”的清醒。三十年来,对外汉语教育从粉笔黑板到智慧教室,从面对面教学到“云端”跨国课堂,从教材里的“你好、谢谢”到“什么是碳中和”“怎么看中国式现代化”。这提醒我们:要有创新精神、要与时俱进。这些年,教研室一直坚持“每周一研”:年轻老师分享短视频里的网络热词,老教师梳理传统文化里的知识点,一起琢磨怎么把“国潮”“非遗”装进课堂——教“剪纸”时,顺便讲“剪喜字”是因为“喜”字要成双……因为我们知道,要让学生学好汉语、爱上汉语,先得让他们觉得“汉语有用、有趣、有温度”,但是对外汉语教师却是“默默无闻”的: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没有聚光灯下的掌声,有的是深夜接到异国他乡的各种信息,是反复打磨每一节课的耐心,是学生隔着千山万水发来祝福与快乐分享。当越南留学生青书发来在上合会议上与越南领导人握手的照片、哥斯达黎加塞拉当上翻译来中国教室报喜的兴奋、当九三大阅兵我的朋友圈满满的对中国的祝福……老师们激动不已,也正是这份“默默无闻”的坚守里,藏着最珍贵的价值——我们教授的是汉语,传播的是文化,架起的是中国与世界沟通交流桥梁。当外国学生能用汉语说出“我喜欢中国的文化”,当他们能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当他们愿意用汉语去了解真实的中国,我们就成了“跨文化的摆渡人”。

三十年前,我因为“想让更多人懂中国”走上讲台;现在看着身边年轻老师眼里的光,我更坚信:只要我们守住“教育家精神”——守住对学生的细心,对教学的较真,对学习的坚持,对外汉语教育的火种就会一直传下去。让我们一起做“点燃火种”的人,让汉语带着中国的温度,走向更多角落;让世界通过我们的课堂,读懂真实、立体、可爱的中国!我们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争做铸魂强师的践行者、教育强国的建设者,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