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 提升教书育人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徐甜甜
一、学习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深刻阐释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教育家精神核心在于“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治学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和“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作为高校青年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家精神不仅是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更是个人成长的方向指引。
入职半年来,我主要从事助教、科研、论文撰写、指导学生竞赛及项目申报等工作。在助教岗位上,我协助程徐老师完成课程设计、实验指导和作业批改,深刻体会到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的塑造。在科研工作中,我聚焦故障诊断领域,努力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结合,但同时也意识到,科研不能脱离育人本质,必须服务于人才培养和国家战略需求。在指导学生竞赛和项目申报时,我更加感受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特点需要个性化引导。
二、存在不足
尽管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对照教育家精神的高标准,我仍存在以下不足:
(一)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不够紧密
目前,我的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论文撰写和项目申报上,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如何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如何将前沿知识融入课堂,仍缺乏系统思考。科研与教学“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未能充分发挥科研育人的作用。
(二)竞赛指导经验不足,项目申报能力需加强
在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时,虽然投入了大量精力,但在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培养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部分学生在竞赛中表现出依赖性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反映出我在指导方法上还需优化。此外,在科研项目申报方面,对政策导向和评审要求的把握不够精准,导致部分申报材料竞争力不足。
三、工作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重点从以下方面提升自我:
(一)夯实新入职教师基础职责
积极适应高校教师角色,系统学习教学规范与管理流程,尽快完成从助教到主讲教师的过渡。主动参与院校组织的青年教师培训,提升课程设计、课堂组织与教学评价能力。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及时关注学生学业与思想动态,恪守师德师风,涵养教育情怀,履行好育人初心。
(二)结合区域发展机遇服务国家战略
依托天津作为上合示范区核心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响应“双碳”目标,开展人工智能在能源优化、工业节能、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课题与竞赛,培养学生服务绿色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主动对接区域产业需求,推动产学研合作,提升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优化竞赛指导与项目申报策略
加强竞赛指导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注重学生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提升项目申报书撰写质量,紧跟国家政策与科技前沿,增强课题的实效性与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