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立心”,为数学“赋能”:教育家精神指引下的教学求索
理学院 吴晨晨
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殷切期望,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精神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造就更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大先生”。近期,通过学习和研讨“教育家精神”,我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高校数学教师,需要将教育理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做到以教育家精神引领自身发展。
首先,教育家精神的本质在于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塑造人的全面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既承载着逻辑训练的任务,也蕴含着培养价值观念的功能。在教学中,数学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对公式与定理的讲授上,而应着力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追求真理的态度与持之以恒的品质。立德树人不仅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更应成为数学教师教学实践的内在灵魂。
其次,教育家精神突出体现为治学严谨与学术追求的统一。教育家往往以崇高的学术境界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引领学科发展并滋养人才成长。数学研究尤其强调逻辑的自洽与推理的深度,这与教育家精神中“以真理为依归”的学术内核高度契合。作为教学科研型教师,我们需要在学术探索中保持独立与专注,把对基础问题的深入思考与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结合起来。同时,更要注重科研与教学的互动,把研究前沿引入课堂,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以教学需求滋养科研。
再次,教育家精神深刻彰显了家国情怀与仁爱之心。数学虽属基础学科,却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相关,如运筹优化、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领域的数学理论与方法,直接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这启示我,把个人研究方向与国家发展需求有机结合,在基础理论创新与实际应用探索之间找到契合点,为国家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数学学习过程中常伴随困难与挫折,学生更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和真诚关怀。教师不仅要做学术上的引路人,更要做人格上的引导者。
展望未来,我会在日常教学中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让课堂既有知识的传递,也有思维的启发;在科研工作中,努力把个人兴趣与国家需求结合起来,探索一些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在学生培养上,多花时间去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要,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这些点滴实践,将“教育家精神”真正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