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刻苦钻研 愿作灯塔引导他人
——记天津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师 周雪松
二十八年坚守教育岗位,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二十八年辛勤耕耘于研发工作,秉承“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也是个人自信面向未来关键”的事业理念。
周雪松,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天津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一流建设专业带头人,并使该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认证;全国模范教师,主持完成2个天津市教改项目,发表教改论文8篇,每年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时数超过200个学时,教学效果优秀,为本科生开设的“电力系统分析”2021年评为天津市一流课程;2017年获得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评为首届天津市十大杰出津门学者,2019年荣获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利用、智能电网、人工智能、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主要学术成果有:承担完成国家重点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推广项目、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主持的项目“智能变电站的理论、方法及工程应用”2017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主持的项目“风电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2021年再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是天津理工大学成立42年来唯一2次获得省部级科技一等奖的专家(均排名第一);主编的专著《有源电力滤波器关键技术的理论研究与仿真分析》荣获“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19年出版百种科技新书;发表SCI、EI收录论文14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2项和国际发明专利2项。秉承研发、应用和产业一体化的理念,通过近20年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使新能源利用和智能电网的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和国外的市场,在创造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关注社会 勇于担当
周雪松教授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践行“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要求。近三十年高校工作生涯,他心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责任,热爱教育工作,对学生倾注心血、倾注爱心,深受学生爱戴。作为民进理工大学主委,高度重视参政议政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18-2019年度,被评为民进天津市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被评为民进全国履职能力建设先进个人。作为天津市政协常委和西青区政协常委,每年都要撰写大量参政议政的提案和建议等,其中许多提案和建议得到市领导的批示并付诸于实施,如2018年撰写的“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学科调整与建设”提案被列为市政府十大重点督办的政协提案等等。面对突发的新冠疫情,周雪松带领民进理工会员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及时组织会员先后召开12次腾讯会议,提出150余条有针对性的抗疫建议,国内许多主流媒体(包括全国政协报等)进行宣传报道;同时针对疫情组织民进理工会员先后3次捐助善款,其中周雪松教授捐助7000元,包括资助15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家用流量上网课。
启发思维 追逐理想
一位研究生分享了他们跟随周雪松教授的学习科研生活,深情讲述了周雪松教授SJteam团队的培养方式。他说,在初入课题组的那段日子里,大部分研究生都很迷茫,周老师经常对对大家说的就是:“要转变思维、要为创新而学习”。但对于刚刚本科毕业的我们,感觉创新就像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根本领悟不到内涵,无从下手。那个时期的我们十分焦虑,甚至感觉读研是个错误的决定。周老师耐心引导我们遵循“先从物理定性的角度入手;再用数学定量描述、分析问题;最后用数字仿真和硬件实验验证猜想”的科研思路。在全程参与一个科研项目后,同学们收获了工程经验,体会到了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喜悦,科研兴趣也日渐浓厚,想要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临近毕业,有的同学选择就业,立志将科研知识和创新理念带向工作岗位,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有的同学选择攻读博士学位,决心深耕专业领域、探索科技前沿。“先学做人,再学做事”一直是周雪松教授对于学生为人处世的要求,教育引导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传递爱心 铸梦未来
学院一位电气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突遭变故,父亲患恶性肿瘤去世,母亲无劳动能力,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不久,该同学也不幸被查出患有恶性肿瘤,病情不容乐观。学校师生纷纷献出爱心帮助他度过难关。作为“新能源利用与智能电网”天津市创新团队负责人,在得知该同学患病正在筹集手术费的消息时,周雪松教授带领团队师生纷纷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短短几天就筹集到了4000多元的医药费。团队中的研究生还通过“水滴筹”将募捐消息发布到网上,呼吁更多人献出爱心。大家的爱心和真情,为这位同学送去一缕最温暖的阳光,犹如星星之火点燃了他心中希望的曙光。
周雪松教授每周会抽出2-3天的时间通过科研研讨会指导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每周安排一次“英语角”活动锻炼研究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及时分享社会科技发展实事。每年寒假前,周老师都召集团队师生总结一学期的科研成果和下一步的科研计划,此外还会给研究生布置特殊的寒假作业:多做家务;陪父母聊天;给父母洗脚,引导青年学生孝敬父母,感恩家庭,弘扬传统美德。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周雪松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以传道、授业、解惑全方位的师德风范筑起了一座灯塔,为学生成长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指明着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