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风范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1天津理工大学师德先进个人 俞洁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作者:刘学莎     日期:   点击数:  

坚守立德树人初心 打造有效课堂教学

——记天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师 俞洁

一个合格的教师,就是一盏灯,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一定能够长久地照耀着学生的道路,这就是教学工作的价值和快乐所在。

初出茅庐 走进老教师课堂

教育的过程是漫长而辛苦的,教育的收获却是丰富而快乐的。当把教师职业当作一项事业时,当作一种创造性地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时,教师就会在工作中得到快乐,就会感到工作着是美丽的、忙碌着是快乐的。

2012年7月,俞洁老师从天津大学暖通专业博士毕业,来到天津理工大学,走上教学岗位。刚到学校工作时,她就承担了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工作,而这门课程被公认为内容抽象、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但却是俞洁老师大学时学习掌握得最好的一门课程。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她认真备课,手写的教案有厚厚的一沓,初登大学讲台的她兴奋、紧张、激动,嗓门高、语速快,充分展示了她对这门课程的掌握水平,但是当期末与老教师一起答疑时,学生们却都围着老教师,把她晾在一旁,于是俞老师走过去讪讪地问:“这道题我讲过啊,为什么还不会呢?”女生小声地说:“老师我知道这题您都会,而且很熟练,但您讲得太快了,‘呼噜呼噜’一遍下来,我什么也没听明白,下次请您讲慢一些!”那一刻,俞老师的脸一下子红了。于是她开始反思不足并主动听老教师的课。她不仅听系部优秀教师的课程,还去天津大学旁听优秀教师的这门课程,在听课的过程中,俞洁老师会和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并留意周围学生的反应,不断进行总结。同时,她还会在课下和学生交流,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由于她当时比学生大不了几岁,学生也非常愿意和她交谈,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

“我的讲课是从模仿开始,通过观摩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的老前辈的课堂,直观地感受他们的授课思路和教学方法,并融入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从而逐步探索出自己的教学方法。”俞洁老师说。

天道酬勤 收获工作中的快乐

在向老教师学习并和学生深入交流之后,俞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更加努力地备课,并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当发现学生流露出迷茫的神色时,她就放慢速度,和学生们互动,帮助学生们理解课程内容。

为提高教学效果,每次课前,俞老师都会对课程的主讲教材和参考书籍的重难点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并自创了一套方法来解决学生认为很难解答的问题。渐渐地,学生们认为这门课程不再难学了,他们用俞老师总结的方法解答问题总是又快又准确,学生对课程学习建立了信心,也越发尊敬老师,与她亦师亦友,共同进步。

正是如此,俞老师体会到了教学工作的乐趣,每次备课都精神抖擞,走上讲台也满心快乐。几个学期下来,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对教学一丝不苟的态度,俞老师的教育教学成效显著,荣获天津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第一名和天津理工大学优秀教案一等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俞洁老师说:“通过听课、和老教师的交流,我收获了一生用之不尽的财富,思维间的碰撞照亮了我思想的盲区,使我在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通过备课,我整理了一套对难点、重点都有具体分析和总结的内容详尽的教案,使我在后来的教学工作中受益无穷;我也收获了工作的乐趣,体会到了育人的幸福。”

师生互动 感受课堂交流的乐趣

教书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就是一名艺术表演家。想想看,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无精打采,这场表演该是多么无趣。俞洁老师在台下勤奋“练功”,台上卖力“表演”,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的“观众”满意,因为她看重并享受和“观众”的互动。

工科课程总会略显枯燥和复杂,为了使学生更容易听懂和接受,俞老师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讲解一些典型工程案例,引入学科领域前沿知识,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丰满。

俞老师鼓励并欢迎学生提问,她认为和学生的交流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会督促自己进一步思考。一些问题如果在课堂上没有解释清楚,俞老师会在课后查阅文献后给学生做进一步讲解。俞老师的课堂上,师生是平等的,她尊重学生的观点,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这无疑增添了学生的信心,也拉近了她与学生间的距离。

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

在新工科背景下,我们要着力培养的是面向未来的工程人才,这就需要以培养学生深厚的基础理论与强烈的创新意识为目标,注重通专融合、交叉融合。为此,俞洁老师结合专业特色,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潜心教学改革和研究,承担多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勇敢尝试创新的教学模式和考核体制。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俞老师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灵活的教学方法,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创新的教学模式突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工程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工程意识的建立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专业课程教学育人不仅要实现专业层面的技术能力要求,同时更要注重思政方面的非技术能力的培养。而俞老师主讲的《工程热力学》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也就是节能。为了在课程中逐步渗透、引导、推进思政教育,俞老师立足双碳目标,从节能的本质和如何节能以及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润物无声地设计“鲜活”、“有爱”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持续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俞老师的《工程热力学》课程作为学校首批在线开放课程培育项目,已获批天津市一流线上课程。俞老师也获得天津市首届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并带领教研室荣获天津市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奖。

除了课堂教学,俞老师每年还承担了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两次荣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每次从选题、材料的收集、图纸的绘制直到定稿,她都主动跟进,悉心指导,直到走完“最后一公里”。

“上好课,引入国家重大工程案例,传播先进技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实践精神,鼓励学生掌握知识、开拓创新,使他们成为能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技术人才。”俞老师说:“这是我的初心和使命。”

谈及“师德先进个人”称号,俞老师坚定地说,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广大教师一定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涵养高尚师德,明确行为规范,坚守行为底线,加强自我修养,自觉追求高尚,带头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