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风范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0年天理榜样·最美教师 杨淑莹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作者:刘学莎     日期:   点击数:  

杨淑莹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杨淑莹教授为天津市级教学名师,长期从事教学一线工作,多年来潜心教学,不断地实施教学改革与建设,承担我校“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前沿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将其负责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建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市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应用自主研发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解决了线上实践教学资源欠缺的教学问题。作为负责人带领“计算机视觉与智能系统”教学团队,获得天津市级教学团队称号。承担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多项与课程相关的课题,获得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其中第一完成人2项)。主编系列教材10部,获得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多次指导学生在国家级和省部级学科竞赛中获奖。杨淑莹教授在教学研究、精品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材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批具有示范性和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建设成果。


1.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注重“三全育人”。教学中通过汉字识别、中文语音识别、手势识别等项目,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到了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

2.在课程建设方面

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善教学方法,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主讲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获得以下称号: 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9年,被评为“天津市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一流课程阶段中。

3.在教材方面

建设系列教材10部,两本获得国家级规划教材:2013年,获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模式识别与智能计算-Matlab技术实现》2017年出版教材1部;2018年出版教材3部。

4.在实践教学方面

2019年,主持《视听觉感知的类人机器人虚拟仿真实验》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依托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促进资源共享化。建设了虚拟仿真实验网站,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实验教学的引导作用,解决了实践教学资源欠缺的教学问题。

5.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

负责“计算机视觉与智能系统”教学团队建设,带领团队开展了相关课程建设。作为学院督导组成员,严把教学质量关,与青年教师结对指导,确保本团队所开出的课程具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成果显著。2019年被评为市级教学团队。

6.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

关心关爱学生,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指导学生参加机器人、物联网、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学科竞赛,多次在国家级和省部级竞赛中获奖。2019年,获得华北五省机器人大赛一等奖2017年,获第4届全国高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创新大赛优胜奖。获第12届天津市大学生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三等奖。指导毕业设计获得校级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2018年,指导本科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

7.在教学研究方面

极主导本科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和教改研究,主持或参与7项与课程相关的国家级、市级教改课题、省部级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获得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第一完成人2项)。2018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以第一完成人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8.在科研方面

承担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发表SCI、EI论文50多篇。2018年,以第三完成人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9.在成果推广方面

(1)系列教材被广泛使用,其中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已经达到第4版。(2)精品课程建设获同行认可。(3)研发在线虚拟仿真平台,已在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专业推广实施。(4)被评为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培训中心《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主讲教师。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课程培训,推广创新教学模式。(5)依托国家级资源共享课,教学资源应用服务。学习人数达到6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