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发展 > 教师发展活动 > 正文

【“明理青椒”沙龙】第十四场活动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作者:刘学莎     日期:   点击数:  

2023年“明理青椒”沙龙第14场活动将于12月12日12:00在工会活动室准时开始,生命健康智能检测研究院刘婧娟、薛振杰将结合自己的科学研究方向和成果与大家交流分享。活动为报名参加教师提供简餐,欢迎参加!



【报告主题】

基于二维导电金属有机框架的生物传感器用于人体健康检测

【主讲人】

刘婧娟 生命健康智能检测研究院 副研究员

【主讲人简介】

主要从事导电金属有机框架在可穿戴汗液传感器及气湿敏传感器领域的应用研究;功能性导电MOFs、COFs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目前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CS Chem.、Small等国际重要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10篇,引用次数2000余次,H-index 19。申请并授权国内专利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



【报告主题】

基于纳米结构传感芯片的呼出物冷凝液疾病检测

【主讲人】

薛振杰 生命健康智能检测研究院 副研究员

【主讲人简介】

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纳米材料开发及自组装结构构建,纳米材料机械性能及生物病原体的力学性能研究,人体呼出冷凝液中生物标志物的疾病分析检测等。从实现纳米传感芯片体外检测的实际应用出发,针对纳米传感芯片的使用寿命、不同批次间检测信号的重现性及检测灵敏度等关键科学问题,利用纳米材料自组装技术,建立了系列提高传感芯片实际应用检测性能的新方法。主要科学发现点如下:(1)构建了力学增强的高度有序纳米片交错排列组装结构,实现了纳米传感芯片的实际长效应用;(2)利用配体调控组装过程中纳米粒子的振颤时间,开发了打印组装高度有序纳米传感芯片宏量制备新技术,实现了不同批次传感芯片的检测信号高重现性;(3)利用纳米组装功能结构设计,构建了桥阵列纳米组装传感芯片,开发了提高反应效率和检测灵敏度的体外检测传感芯片制备新方法。以上研究成果为实现纳米传感芯片体外疾病诊断的在线稳定监测及高灵敏检测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基于以上成果,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包括Adv. Mater.、J. Am. Chem. Soc.、Chem、Adv. Funct. Mater.等。申请中国发明专利4项。